首页 车市 头条 新车 销量 导购 车评 行业 报价 试驾 车型 新能源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车型 >

上半年汽车产销呈现“U形”走势出口成亮点

来源:广西焦点汽车网   时间:2023-09-19 15:03    阅读量:12858   

上半年汽车产销呈现ampampldquou型放大器;amprdquo出口趋势成为亮点。证券时报记者韩中南2022年上半年

上半年汽车产销呈现ldquou型rdquo潮流出口成为亮点

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面临供给冲击、需求萎缩、预期减弱三重压力,多数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压力。随着疫情的好转,供应链的恢复,利好政策的出台,汽车行业成功走出销量低谷,实现全面复苏。

7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产销数据。数据显示,6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9.9万辆和250.2万辆,环比增长29.7%和34.4%,同比增长28.2%和23.8%。

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呈现整体ldquou型rdquo趋势。

中汽协预计,下半年,在国务院出台的一揽子稳定经济政策措施中促进消费细则的鼓励下,中国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市场消费信心将明显恢复。综合判断,全年汽车产销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00万辆,同比增长3%左右。

新能源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2022年上半年,国内汽车生产和供应受到芯片短缺和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特别是3月中下旬以来,吉林、上海等地区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导致3月中下旬至4月汽车产销出现断崖式下滑。

但冲击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却逆势回暖,保持了产销的稳步增长。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再创新高,市场份额达到23.8%,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

动力类型方面,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6.6万辆和47.6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3万辆和12万辆,同比增长1.8倍和1.7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27辆和455辆,同比分别增长18.7%和67.3%。

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份额达到21.6%。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世华表示,尽管有疫情,但各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产品都非常重视,供应链资源都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上。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整体产销完成情况超出预期。

据中汽协预测,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销量有望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56%以上。

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原材料价格飙升压力,中汽协表示,近期国内外锂资源产能不断增加,未来动力电池和原材料价格将回归理性。

汽车出口成为新的增长点

中汽协数据显示,6月份,汽车企业出口汽车24.9万辆,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长1.8%,同比增长57.4%。分车型看,6月乘用车出口19.8万辆,环比增长1.1%,同比增长65.6%。商用车出口5.1万辆,环比增长4.7%,同比增长32.4%。

上半年,汽车企业出口汽车121.8万辆,同比增长47.1%。其中,新能源汽车共出口20.2万辆,同比增长1.3倍,占汽车出口总量的16.6%。

中汽协分析认为,虽然俄乌冲突影响了部分出口市场,但从企业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海外订单情况良好,没有回落的迹象。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产品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与此同时,企业也积极抓住机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成为当前出口亮点,部分企业成功进入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根据中汽协的判断,未来中国汽车出口将有较好表现。

商用车市场继续承压。

在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回暖的背景下,商用车市场上半年表现十分低迷。

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8.3万辆和170.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8.5%和41.2%。

到6月份,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万辆和28.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5.7%和17.4%。分别下降了33.2%和37.4%。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徐海东表示,去年上半年之前,卡车受环保政策驱动,企业抓住国五和国六排放标准切换的机会,导致购车高峰长期存在,导致在用车需求不足。此外,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基建开工缓慢,建设速度不及预期,因此卡车产销同比大幅下降。此外,上半年的疫情对旅游、客运和城市公交的需求影响较大,导致公交市场持续低迷。

展望下半年,中汽协分析,在基建拉动、卡车贷款本息延迟偿还等利好因素影响下,卡车市场有望触底回升。但结合行业发展整体情况,中汽协预测2022年商用车销量为400万辆,同比下降16%左右。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